找到相关内容411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虚云和尚禅法要旨之探讨

    虚云和尚说:  佛为治各种不同心病,故设有多种法门,如治嗔心重者教修慈悲,治散乱心重者教修止观,治业障重者教修念佛。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经典,皆不可思议,不得于此中有所偏轻偏重。“不离本宗,专心是赖...六凡,合名为十法界法也。此十法界法,不出一心之所造成。若随颠倒迷染之缘,则有六凡法界生;若随不颠倒悟净之缘,则有四圣法界生。由是之,圣之与凡,唯心之垢净而现。六凡心垢故,则现六道善恶罪福等相;四...

    胡健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4271148.html
  • 中国禅宗的心性论主张与传统思想背景

    了印度传统的小乘禅风,因为达摩毕竟还传授了一种“壁观”的安心法,叫做:“外止诸缘,内心无喘,心如墙壁,可以入道 。”  [③] 五门禅,亦即小乘的“五停心观”:指不净观、慈悲、因缘、界分别、数息...他四十多岁才遇慧可于皖公山,出家并随侍慧可两年,后又入司空山十余年,遇周武帝灭法(574-577)时隐修山中——才接应沙弥道信。据《景灯录》记载:(道信曾对僧璨要求):“愿和尚慈悲,乞与解脱法门!”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571296.html
  • 早期中国佛教的大乘小乘

    慈悲而发展出来的菩萨  行,是以无畏无惧的精神,贡献自己的身体与智慧,以度世  间之厄。  大乘的禅法是以体现与实践空的般舟三昧为主。般舟  三昧经谈到各种行禅的方法,但在般若的智慧里,行禅者不 ...早期中国佛教的大乘小乘  周伯勘  文史哲学报.第 38 期  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发行  1990 年 12 月出版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周伯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571348.html
  • 性广法师:大学院校禅修教学之理念与内涵

    maitri-smrti)”,又作慈心慈悲。乃为多恚者说:修慈心以祝愿众生离苦得乐,此乃对治恚烦恼之禅修法门。 6、 缘起念(idampratyayata-...佛法中洞观的智慧与深彻的慈悲,青年学子们纵然只是浅尝一二,也能受惠无穷;而且佛陀的教法本来就具有超越性与普遍性,只要讲授者如实运用得宜,绝对不会引起宗教、宗派上的对立,更不会让无信仰者有威胁感或排斥心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5673284.html
  • 惟俨法师:慈悲心与空

      慈悲是大乘佛教的根本,《般若经》处处说到“大悲为上首”,强调慈悲在佛法中的重要性。释尊因世间的苦难而生内心的深切悲痛,引发求道与解脱世间的愿望;佛陀成道后,即踏遍恒河...慈悲产生的根源、长养、体验、成就等,都在般若空的指导下。因此,把握空作为慈悲的实践基础,才能真正体现慈悲的真实意义。 ...

    惟 俨 ( 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、莲山双林寺住持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273331.html
  • 《心灵环保》——济群法师

    的世界,每个毛孔都布满着细菌。如果我们能够用这样的方式来思维,就能从多个角度客观地认识对方,而不会被眼前的一点美感冲昏头脑,贪著之心也能逐步去除,更不会因为感情的挫折而陷入绝境。 慈悲可以对治我们对...个角度客观地认识对方,而不会被眼前的一点美感冲昏头脑,贪著之心也能逐步去除,更不会因为感情的挫折而陷入绝境。 慈悲可以对治我们对他人的嗔恨。当我们痛恨一个人时,怒火会烧毁我们的理智,引发冲突乃至暴力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0576077.html
  • 佛教常见词汇解释

    种种法药,如以不净观对治贪心,以慈悲对治瞋心,以因缘对治愚痴等,这是以烦恼为病,佛法为药的譬喻。 应供 佛陀十号之一。又称应真。佛陀是断尽一切烦恼,智德圆满的觉者,应受人天供养、尊敬。 阿罗汉三义...课诵时,由维那以棓(木制之棒)击鸣,以引导一切唱诵的起落、快慢、转合。 木鱼 诵经时敲打的法器之一。古称鱼鼓、鱼板。为鱼形木制的法器,中凿空洞,扣之作声。佛教既是讲慈悲的,为什么用木头做成鱼形,在诵经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0576465.html
  • 佛教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作用

    ”。佛学的一个重要目的,就是把“我见”转化为平等性智,达到人我平等,自他一体,从而兴起慈悲救世的情怀。   佛教平等体现了生命、自然观与价值观的统一,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;它可以作为处理人与人...基础,平等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思想基础,慈悲为世界和谐提供心理基础,至于中道观和圆融观则为建设和谐世界提供方法论基础。   人类社会矛盾形形色色、错综复杂,然而归结起来,主要是三类基本矛盾:人与自我的...

    汪祖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1281864.html
  • 〈四教颂〉试解

    自己,有全天下的人都不如自己的心态,慢心作崇,故常看不顺眼。这样的修行人很可怜,怎么能够安静下来观察世间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,故世尊教修慈悲可以对治。最大慈悲就是宽恕别人,不生己高他下的慢想,常怀谦卑,...,闻属名字位,起修都在观行位,故言起跑点相齐。但中间过程及终点的果位,就看各教的智利钝了。   初句“七贤七位藏初机”:四教颂从最初藏教的观行位开始,就是七贤位。因未见道,还未证得须陀洹果,故曰贤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43589825.html
  • 互动中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

    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"来作答,以此来比附佛教的因果学说。其实,儒家的报应说是建立在其所谓的"天道"上的,报应的主体不是行为者本人,而是他的家庭和子孙后代。而佛教主张自作自受,一切善恶后果由行为者自身承担。所以两者并不相同。康僧会还通过编译佛教的《六度集经》,用印度大乘佛教的慈悲去比附儒家的"仁爱"思想,提出"仁道"说,以配合儒家政治伦理观念。佛教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,甚至...

    成建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0291529.html